地方研究 | 王嵩贺:强化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助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基于枝江市“共青团组织融入基层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青团是党领导的群团组织,也是青年人自己的组织。团的最大优势在于遍布基层一线、深入青年身边……要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青年群体的思想、行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对基层社会治理和体制机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枝江市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在基层推动共青团改革,以组织建设为核心,塑造组织新形态、打造工作新阵地、创造联动新机制,切实提升共青团在基层治理中的组织力和服务力,探索出共青团助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枝江路径”。

一、枝江市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

枝江市共青团探索团组织新形态、工作新阵地、联动新机制,实现共青团组织的纵向到底、功能横向到边。

(一)探索团组织新形态,健全团组织工作体系

一是科学优化最小团建单元。枝江市共青团按照“地域相邻、功能相似、便于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青年规模、资源配置、治理实效等,在社区以小区、楼宇、街巷为单位,在行政村以村民小组或片区为单位,优化社会团组织体系,实行区域化、最小单元建团。二是建立团建微联盟组织体系。将团建纳入党建工作部署,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构建“镇(街道)团委—村(社区)团(总)支部—团小组(功能微联盟)—团员青年”团建微联盟组织体系。三是构建“团组织 ”的新模式。枝江市创新构建“学校团委 学校团支部(少工委) 兴趣社团 团员(青年)”“团市委 镇(街道)团委 村(社区)团支部 团小组微联盟 团员(青年)”“高新区团工委 企业团组织 企业 青年职工”的组织体系。

(二)拓展团工作新阵地,提升团组织服务能力

枝江市共青团通过夯实工作服务阵地,让团员队伍和青年力量充实到基层治理的精神末梢。一是依据服务目标,梳理服务清单。通过“智慧团建”系统、“青春枝江”公众号和漂流瓶小程序等平台线上征集和社团骨干进楼访、敲门听、网上联等方式摸排团员青年需求,聚焦青年急难愁盼建立需求清单。二是建立项目清单,精准匹配需求。

以团建微联盟为单位,统筹区域内人员、项目、资金、阵地等团属资源,将需求与资源精准对接,建立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的项目清单。三是建设青年之家,服务青年工作。枝江市各村团委围绕产业发展、文化兴趣、志愿服务、学业互助等内容,成立微联盟、青年之家,并将青年之家服务触角延伸至青年集聚地。

(三)创新团联动新机制,融入基层治理体系

基层团组织体系建立后,如何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是关键。一是搭建“青 ”议事协商平台。依托全市青年之家、团代表联络站、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童心港湾等团属青年阵地,建立“青年议事厅”“青年恳谈室”“青年评议会”等议事协商平台,使青年由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二是探索“社工 义工”联动模式。将青年志愿服务队融入村(社区)党建五级网格体系架构,探索“团干部 社工 志愿者”工作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全市共青团与少先队工作。三是制定基层团组织长效运作机制。一方面,枝江市通过建立青年联席会制度、青年评议考核制度等,充分发挥青年骨干积极性,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另一方面,通过积分量化、以评促干、资源加持等激励制度,持续激发青年参与社会服务、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二、枝江市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

枝江市深化共青团改革,筑牢了基层团组织基础、提升了团组织服务能力、增强了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巩固了党执政的青年基础。

(一)筑牢广泛参与的团组织基础

枝江市共青团通过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打通了青年群体组织化参与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一方面,通过团组织体系,最大限度地将青年群体纳入团组织中,运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提升线上线下组织动员能力。另一方面,枝江市社区团组织成功培育出以爱心义工联盟、青年国学社、雅厦单车俱乐部、跑跑团为代表的8个特色青年社团,切实打造年轻人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身边团组织。

(二)提升精准供给的团服务能力

枝江市共青团把握青年时代脉搏,聚焦青年关注的就业、交友、公共服务等问题,为青年群体提供更好的团服务,例如,投资20万元打造宜昌首个、枝江专属青年联谊交友小程序,启动湖北省青创基会2023年大学生创业帮扶计划。另外,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枝江市154名团代表进驻枝江市团代表联络站,共联系1540名团员青年及80个团支部,全年共开展活动79场次,解决实际问题37个。

(三)增强立体合作的基层治理效力

以组织的方式广泛凝聚城乡基层青年力量,构建“青力服务”新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新效能。枝江市通过发挥“社区 志愿服务队”合力,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的常态化志愿服务体系,引导青年力量发挥优势参与基层治理,在公共活动中培育青年参与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携手青年共建青年发展型城市。

三、枝江市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启示

枝江市共青团作为广泛联系青年群众的组织,依据青年团员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提升基层共青团的组织力和服务力,在融入基层治理中贡献青年力量、锻炼青年能力。

(一)根据青年新特点创新团建组织新形态是提升基层团组织力的关键

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力量源泉在基层。在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也涌现出来。枝江市共青团坚持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的工作;哪里有团组织,哪里就有团组织生活和功能,探索完善基层团组织设置形式,扩大团组织有效覆盖面,减少团组织在青年群体中的“盲点”“空白”,实现团组织全覆盖,提升了青少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巩固了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密切关注青年团员的新变化是提升团组织服务力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指出,只有不断从广大青年这片沃土中汲取养分、获取力量,共青团才能成为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枝江市共青团密切关注新时代青年群体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立足广大青年实际需要,根据青年群体的特殊属性和特征,创新组织动员、议事协商、志愿服务等方法,想青年之所想、谋青年之所谋,让青年团员真正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决策者”。

(三)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是提升基层团组织建设效能的重要方式

枝江市基层共青团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积极推进团组织建设、服务阵地建设、议事平台建设,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青年活动,关心青年群体,切实为青年服务,向党和政府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组织和动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志愿服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枝江实践表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发挥各种类型组织的组织力,带领服务对象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服务基层社会。共青团是组织和动员青年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