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基层协商治理研究
张大维,赵益晨,马致远 | 协商式嵌合:结构-行动框架下五社联动的交互逻辑——趋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多案例比较
张航 | 农民参与协商民主的困境检视及优化路径——基于协商系统理论的解释
钟楚原,朱冬亮 | 主导型协商:传统时期游牧部落矛盾纠纷的治理逻辑及当代价值——以川西北麦洼部落的本土化协商实践为例
乡村治理研究
丁文,喀斯木江·麦麦提依明 | 政社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及社会组织的自治性逻辑——以社会整合理论为分析视角
梁俊山 | 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动力生成机制研究——基于一个村庄实践的深度分析
喻琳,李传兵 |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吕越颖,李威利 | 基于精英的“双向赋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重要路径
尤琳,史亚博 | 调适与统合: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政治逻辑
农村社会研究
杨灿 | 宗祠到礼堂:党建引领乡村价值观念的实践逻辑——基于H省M乡的实践考察
李文君 | 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成就与重要经验
申云,陈慧,杨晶 | 新发展格局下城乡居民相对贫困治理体系研究
詹国辉 | 社会记忆与农村集体行动:一个耦合性演化博弈命题
乡村振兴研究
杨长友,黄静 | 教育援藏促进西藏乡村振兴:时代内涵、根本目标与路径优化——基于内地西藏班和“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政策的分析
滕玉华,金雨乐,刘长进 | 环境政策如何促进农村居民生活自觉亲环境行为发生?——基于生产与生活环境政策交互的视角
豆书龙,金红艳,周静,常亮 | 新时代农民参与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创新: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朱天义,黄慧晶 | 名实分离或名实相符:双重约束下贫困地区基层政府培育农业产业的行动逻辑
博士生论坛
彭晓旭,张慧慧 | 乡村社会中的文化治理:运行机制与逻辑特征——基于鲁西南G村的调查
冯超 |“关系—行为”视角下贫农的行为逻辑研究——基于山西M村农业合作化运动口述史调查
杨坤 | 双向互动:乡村建设行动中的国家与社会互构——基于湖北省秭归县“幸福村落”建设的案例研究
邓佼 | 补位治理:传统时期分散型村庄治理形态研究——以江汉平原B村“嘹亮人”为个案
书评
李全喜 | 田野政治学: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研究的新学科范式——读徐勇教授的《田野政治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