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社会关系对于社区建设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随着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和人口的大规模流动,“陌生人社会”使得社区邻里之间缺乏互动互信、互帮互助,矛盾纠纷频发。为此,在湖北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张湾区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城区,社区建成早,公共活动空间有限,因而,在面对国有企业移交职工家属小区和闲置资产于地方管理的背景下,为了让居民群众更好地融入社区、邻里关系更加地融洽,张湾区以“党建 邻里中心”建设为切入点,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多方共谋、平台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服务共享以整合国企移交闲置资源,打造社区居民公共活动空间,开展丰富多样的邻里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促进邻里之间和睦友好、守望相助,基层治理也更加有情有效。
一、让陌生人熟起来:老工业城市社区“党建 邻里中心”建设的具体做法
老工业城市社区建成早,公共活动空间有限,使得社区居民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因此,为了让居民群众更好地熟悉起来,在国有企业移交闲置资产于地方管理的契机下,张湾区积极联合各方,通过共谋共建共管盘活社区闲置资源,拓宽居民公共活动空间,融洽睦邻友好关系。
(一)多方共谋,盘活闲置资产
为建好服务群众新阵地,张湾区规划建设200个功能完善的小区“党建 邻里中心”。一是政企合力,无偿移交资产。张湾区紧抓国企“三供一业”移交、驻区单位闲置房产无偿移交处置契机,先后筹集单元楼、厂房、职工活动场所、小区架空层等资源2.5万平方米,打造小区“党建 邻里中心”。二是多方协同,建成活动中心。谋划初期,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包联单位、物业服务公司、居民代表、施工方,多方联合协商,充分采纳多方意见,共谋共定邻里中心功能布局、服务项目、管理标准。三是嵌入组织,加强党群联系。张湾区延伸基层党组织,在邻里中心嵌入“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群中心户”四级治理网络,发动30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党建 邻里中心”,担任所居住小区党支部书记、委员或志愿者,密切党群联系,打造红色阵地。
(二)平台共建,发挥多元功能
张湾区采纳多方意见共建邻里中心,确保平台功能布局健全。一是设立民主议事平台。通过设立三方联动议事室、党员群众活动室、民主议事协调室,引导小区居民议事协商和自治自管,定期开展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议事,化解了用电用气、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矛盾问题。二是设立素质提升平台。通过政府搭台,依托邻里中心,与张湾区老年大学合作共建12所社区老年学堂,开设国学课、声乐课、书画课等等,每周进行2-3次授课。三是设立文体活动平台。征集群众意见,将各功能活动室统一归集融合到邻里中心,设置乒乓球室、舞蹈室、图书室、瑜伽室、声乐室等功能室,建立“党建 邻里中心”服务清单和菜单式服务目录,满足小区居民多元化需求。
(三)建设共管,保障阵地运转
邻里中心聚合资源,作为服务群众的新阵地,其运转离不开多方的支持。一是社区工作者定期值班。张湾社区引导社区工作者定期到小区“党建 邻里中心”网格工作室办公,通过“党建 邻里中心”将社区服务、支部活动、矛盾调处融合在一起,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是设立专职公益性岗位。铸一社区为保障邻里中心正常运转,专设两个公益性岗位,负责邻里中心的日常运营,如管理水电使用、清洁卫生、开放时间等。三是居民群众认捐认管。鼓励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党建 邻里中心”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引导小区内的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工作者、热心公益者等积极参与。如在邻里中心活动室的筹建过程中,居民群众积极自筹活动设施、认捐图书、认管设施维护,促进活动室快速搭建和运行。
(四)效果共评,提升治理效能
依托邻里中心开展多层次共评,夯实治理单元基础。一是评社区治理。张湾社区每年末由社区干部、居民代表、部分社会组织负责人对社区两委、下沉党员进行民主评议,持续深化“双承诺双评议”为民服务办实事机制,做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五亮五共”和“三认”(认岗、认事、认亲)等活动纪实评价制度,引导机关干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小区治理。二是评物业服务。依托邻里中心议事室,每季度由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召开物业服务评议会,建立物业服务收费考评共管账户,加强和改进物业服务考评,规范物业服务企业行为。三是评选先进榜样。依托“党建 邻里中心”,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半山尚小区文明楼栋评比、放马坪巷孝德之星表彰等成为小区居民群众最重要的文明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居民群众之间的交流沟通。
(五)服务共享,扩展中心功能
依托邻里中心,扩展中心功能,打造社区服务新阵地,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养老托幼功能。加强“党建 邻里中心”与民生服务供需对接,开展精准服务。在老年群体多的汉江路街道和花果街道东风、铸一、头堰等社区的老旧小区,重点开设“居家养老中心”“爱心食堂”等,提供日间照料、医养护理、评价午餐等服务;同时,在车城路和红卫街道高家湾、蓝山郡、袁家沟、周家沟等社区的小区邻里中心建立爱心托管课堂、图书室等,解决部分职工家庭子女课后及假期无人照顾等难题。二是社会组织培育功能。张湾社区用活用好邻里中心的社会组织孵化功能,培育孵化扶老助残、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矛盾调处、环境保护等社会组织,精准服务群众。三是民主体验功能。充分利用小区“党建 邻里中心”等党建阵地,设置阳光议事厅、物业纠纷调解厅等引导居民议事协商和自治自管,推动居民在民主体验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新时代的守望相助:老工业城市社区“党建 邻里中心”建设的实际成效
为更好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张湾区聚焦国企移交闲置资产的再利用,在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坚持党建引领,调动多方参与,有效盘活闲置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邻里活动,重塑社区邻里关系,建设睦邻友邻社区。
(一)强化党建引领,党群关系更融洽
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张湾区依托“党建 邻里中心”等党建阵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将党组从“小区”延伸到“楼栋”,开展“五亮五共”以及“认人、认事、认亲”“三认”活动,推动84个驻区单位、30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认岗认责,参与志愿服务和小区治理,让居民可以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基于此,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形成“矛盾纠纷不出党小组”的回应机制,切实拉近了党群距离,有效促进了党群联系。
(二)整合服务资源,社区活动更丰富
张湾区通过与居民群众共谋共定邻里中心功能布局,共建共管邻里中心的运行维护,有效整合了东风公司移交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资源,常态化开展文化生活、休闲娱乐、邻里关照、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等睦邻友邻主题活动,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居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截止目前,张湾区邻里中心已举办公益培训、书画摄影展、文化论坛等300多场,吸引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成为了社区居民们活动的新乐园。
(三)培育社会组织,邻里互助更和睦
为了改变社区居民一盘散沙,互不联系的状态,张湾区依托“党建 邻里中心”,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培育和发展了各类以兴趣爱好、共同利益、公益服务、自助互助为基础的合唱团、舞蹈队、书画协会、乒乓球协会、老年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鼓励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服务,密切了居民之间的关系。这些组织不仅有力地塑造和强化了居民“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意识,而且极大地促进了邻里互助氛围的形成,使社区关系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四)搭建协商平台,基层治理更有效
依托邻里中心“同心议事室”、“矛盾纠纷调解厅”等平台,张湾区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引导群众及时反映情况和问题,在为邻里服务的同时,也引导居民群众深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目前,张湾社区“党建 邻里中心”议事活动聚焦邻里之间矛盾纠纷、房前屋后的急难愁盼问题。如在泵业小区有关车辆管理问题的议事协商会上,小区王阿姨说:“我是代表很多人来在这个平台上反映我们的意见的。”可见,议事协商会充分激发了社区居民群众对于社区治理的参与权和表达权,使得基层治理更加有情有效。到目前为止,小区累计召开议事会20多场,累计征求小区改造等意见建议36条。
三、以邻里撬动治理:老工业城市社区“党建 邻里中心”建设的基本经验
张湾区为深入领会和践行“两邻”理念,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强化基层治理单元组织、力量和阵地支撑,用“党建 邻里中心”带动邻里参与,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一)强化党建引领是邻里中心得以立足的根本所在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践行“两邻”理念,重塑社区邻里关系,离不开党建引领。然而,当前社区面积广、人口流动大、组织力量弱,一直是城市社区尤其是老旧小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难点。为此,张湾区通过邻里中心建设,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充分传递党的声音,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动员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落实到基层。由此,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成治理优势,在密切了邻里关系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
(二)共建共治共享是邻里中心得以运转的关键所在
共建、共治、共享是带动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机制。张湾区在“两邻”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打造“邻”的载体、拓展“善”的服务、开展“伴”的活动,大力搭建起贴合实际、灵活多样的睦邻友邻平台,强化社区居民群众的共同体意识,推动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群众、志愿组织、公益慈善力量从社区建设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由此,健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三)邻里守望相助是邻里中心得以存续的价值所在
“两邻”理念关注的焦点是重塑新时代社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求居民在社区生活中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从张湾区的实践来看,为了重塑邻里关系,使“两邻”理念深入人心,在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广泛开展邻里活动,融洽邻里互助关系,做到和谐睦邻友邻、服务暖邻助邻,推动邻里互动、互商、互助、互爱,从而推动邻里情真正地深入人心。由此可见,打造邻里中心,让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与关爱,才能推动守望相助、邻里和睦成为社区常态。